身边有不少朋友,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吃之前总喜欢用水烫一下碗筷,无论在大饭店还是在路边大排档,无论碗筷是刚洗好的还是消毒后封装好的,总要这么做,像是一种仪式。而烫碗筷用的水多是店家提供的茶水,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也出奇的一致:消个毒吃得放心。下面一起来看看。
用开水烫洗碗筷真能消毒吗?在外面吃饭,这才是正确的消毒方法。这样真能消毒吗?我表示一万分的怀疑,但也会不自觉得跟着他们做。
其实,饭前用开水烫碗筷,消毒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我们所说的细菌,专业术语叫微生物。大致可以为两种:一种是不耐热的,对温度比较敏感,也就是说温度稍高就能杀死它们;遗憾的是,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第二种,比较耐热。要想杀死它们,除了温度要达到一定要求外,还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它们在100摄氏度的条件下都会死亡。但有一些细菌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则有较强的抵抗力,100摄氏度高温下仍有可能存活。
此外,时间同温度成反比,在1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可能1~3分钟就能将它们杀死,但如果温度低一些,需要的时间就会变长。温度低到它们的耐受范围内,则无论多久,都很难将它们杀死。
烫洗碗筷的时间一般较短,而且水温多数情况下是低于100摄氏度的,所以并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顶多等于再洗一遍碗筷。
用开水烫洗碗筷真能消毒吗?在外面吃饭,这才是正确的消毒方法
最后再教教大家,真正能给碗筷杀菌消毒的方法:
1、将餐具放到锅里,水烧开煮1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有效的为餐具消毒。
2、使用高温消毒柜,这也是多数饭店采用的方法。原理很简单,通过红外线加热温度到120摄氏度,再持续10~15分钟,绝大多数病毒和细菌就能被杀死了。
3、用醋将碗筷过滤一遍,因为醋的杀菌作用也是挺不错的。
所以,外出吃饭是否要用开水再洗一遍餐具,纯粹看个人习惯,从卫生角度,自然会干净一点,但差别并不大。
那日常生活中,在医学上,消毒杀菌方法有三种: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物理消毒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高温消毒法,主要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热处理形式。
适用于:我们日常的餐具、金属、玻璃制品等耐热、耐湿的物品。
如何进行物理消毒呢?(针对我们的餐具就可采用以下方式)
蒸汽消毒
用锅将水烧开后,放入支架将碗倒扣在支架上,蒸汽蒸5~10分钟即可。
开水烫煮
用锅将水烧开煮沸,将餐具放入沸水中,烫煮3~5分钟即可。
注:木筷受热会弯曲减短寿命,不适合用此法消毒。
微波炉消毒
将餐具放入微波炉中,调高火3分钟左右即可。
注:要确保餐具是可以放入微波炉中的材质。
当然啦,如果我们去外面餐厅吃饭,物理消毒法就没那么好用了,毕竟商家做没做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外出就餐要这样做:
1、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
看塑料封膜上是否印有生产厂家的明确信息,如厂址、电话等;
看保质期,餐具消毒效果一般在两天左右,所以塑料封膜上应印有出厂日期和保质期两天的字样;
拆开封膜后,闻闻餐具内是否残存清洁剂的味道;
用手摸餐具表面,是否有残留的水或油污。
2、使用消毒柜里的餐具
观察是否通电,一般消毒柜上方有三个指示灯,分别为“已消毒指示”、“消毒指示”和“电源指示”,可以观察指示灯是否亮起;
试探温度,可以将手伸进消毒柜,如果柜内和柜外的温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餐具温度也只是常温,很可能就是未消毒;
消毒后的餐具不应“湿漉漉”,在企业遵循正确操作规范(消毒时间、不重叠碗筷等)的情况下,餐具不存在湿的问题。
化学消毒
就是用消毒液等化学消毒药物作用于微生物和病原体,使其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
适用于:我们的衣物,如内衣内裤等。(因为衣物材质很多种,用“开水烫”的物理消毒法,可能会使其变形、缩水。)
如何进行化学消毒呢?(针对我们的内衣裤就可采用以下方法)
健康人群:
在清洗内裤时,可额外添加一点(含有间二苯酚或复合漂白活化剂)的消毒液,并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疑似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人群:
根据衣物特点选用高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并冲洗去除消毒剂残留,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当然啦,正常情况下,人体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菌群会保持合理水平,不一定非要用消毒液清洗。
只要内裤勤洗勤换,洗涤时选择专用器皿,用清水手洗清洁,日常晾晒消毒即可。
生物消毒
主要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水、土壤和生物体表面消毒生物处理。因为我们日常利用率少,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呢,消毒方法千千万万,开水烫一烫最不靠谱。下次就不必白费功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