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有幸看到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情形,你一定会觉得我们地球的姿势实在是不优雅。因为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自转轴与公转平面并不是垂直关系,而是有23.5°的倾角,就像狂风中的帆船直不起腰。天文学家认为,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造就了太阳系,同样是这次破坏性的爆炸塑造了地球今天的形貌。
太阳、地球和其他七大行星的共同祖先原本是宇宙中旋转着的气体和尘埃云团。无数运动的物质颗粒碰撞后黏附在一起,物质团越长越大形成小星球,小星球之间又在相撞后合二为一,直到一颗行星大小的星球诞生。我们的地球也是这样形成的(地球的卫星可能是在地球还处在红热状态下时,某个较大体积的星体撞在地球上形成的)。按照克拉克·查普曼(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行星科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的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地球经受了无数次的冲撞,但最后一次强冲撞最终确定了地球今天的位置和姿势。这个倾斜的角度却使地球上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北半球的枫叶在深秋变成红色;孩子们在酷暑时节跳进池塘戏水;在严冬有时白雪皑皑……总之,地球的倾斜带来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轴与公转轴之间有夹角,所以一年当中,北极有半年时间倾斜朝向太阳,另外半年倾斜远离太阳。在北半球,当北极倾向太阳时,人们会获得更多的光和热;而当北极远离太阳时,天气就会变冷,夜晚也更漫长。南半球刚好相反,当波士顿时值严冬之际,巴西的圣保罗正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中。如果没有这个倾角,四季几乎会消失。因为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形,所以一年当中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也是不断变化的。当地球离太阳近些时,温度就高些;距离远些,温度则会低些。但这毕竟是微小的变化,与四季的变迁相比,这些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是这个倾角,我们的语言里大概就不会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吧?科学家认为,是最后的一次强撞击最终确定了地球的倾斜角度。